家长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德育园地 > 家校互动 > 家长学院 > 正文

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坚持行动,从小养成好习惯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2-11-22

一、坚持行动,养成习惯
      前文说到,如果触动了孩子的内心,孩子就会自觉自愿地行动。
      但并非所有行动都能养成习惯—尤其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因为行动必须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形成习惯,否则将前功尽弃。请看下面的材料。
      材料:21天养成一个习惯或者改掉一个习惯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的动作;同样道理,任何一个想法,重复21天,或者重复验证21次,就会变成习惯性想法。所以,一个观念如果被别人或者自己验证了21次以上,它一定已经变成了你的信念。
      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7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提醒自己改变,而你也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
      第二阶段:7~21天左右。不要放弃第一阶段的努力,继续重复,跨入第二阶段。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还会回复到从前。因此,你还需要刻意提醒自己改变。
     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性的稳定期”。一旦跨入此阶段,一个人已经完成了自我改造,这项习惯就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会自然而然地不停地为人们“效劳”。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段余世维先生关于“习惯就是行为再冻结”的观点。
      培养习惯中间最困难的一件事情,就是再结冻。我们从冰箱拿一个冰块出来,请问,如何变成一个圆的冰球?我们是这样做的,先把这个冰块融化,变成一滩冰水,再把冰水装到圆的容器里,请问这样能变成冰球吗?不会。最重要的功夫是什么?把这个冰球放到冰库里面,让他冰冻,打开了,才是一个冰球,这种工作叫做再结冻。我们缺少的是再结冻的工夫。这件事情如果没有做到,这个习惯是不会弄成的。
      我们来举个例子!我在上海黄埔公园地下道经常走。我发现我们中国人走路,很难得的是,这边过去统统靠右边,那边过来统统是靠右边。上海黄埔公园那个地下道我不晓得走了多少次?统统都是犬牙交错这样走的。你认为新加坡怎么走道的?新加坡很简单,他们就派一个人站在地道里面,这种行为和习惯一定要再结冻,那个黑衣服的过去,我在讲你,我就在讲你,过去!那个穿红衣服的不要过来,过去。中间这条线是空的。新加坡这样子一年半,新加坡的地道里就是这样子走路的。
      其实,这种事情没有别的秘诀,就是把他行为再结冻。后来新加坡在街上做了公共厕所了,包括上海虹口,现在那边也在搞公共厕所了,上海的静安区现在也搞公共厕所了,就是像银白色那样的公共厕所,外观看起来很漂亮,一个女的坐在那里收钱。新加坡不是这样做的,那个外观其实跟我们没有什么不同,大同小异。问题是管公共厕所的人是与我们不一样的。你猜他怎么管?在新加坡上公共厕所最不守规定的其实不是我们中国人,是印度人和马来人。只要他们从大号的房间一出来,那个管理员的手马上一举,说:慢一点,进去,冲掉。敢不冲,马上打电话叫警察来带走。在新加坡,如果不冲可以带到警察局去。乖乖的冲,不要走,那个圈盖上的脚印是你踩的。因为我每个都看,那个脚印是你踩的,擦掉。他又说,慢点!地上卫生纸捡起来,就这样,新加坡的公共厕所管好了。
      我有个很深的启示,20年前,我到夏威夷去,坐出租车时,跟那个出租车司机聊起来,他问了我一句话:先生,你从哪里来?我说中国。我在外面不太讲台湾,反正我不喜欢人家问我大陆跟台湾有什么不同?解释个老半天,反正就是中国。他一听中国人,没有想到接下来问了另外一句话:你是哪里的中国人?我才知道中国人分为4种:新加坡华人,香港华人,台湾华人,红色华人,就是大陆。我懒得回答,我反问了一句,在你的眼里,谁第一名?新加坡华人世界第一。那么谁第二名?香港!接下去就没有再问了,因为我们不是第3,就是第4名,就不用问了。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新加坡华人世界第一。你看看去年瑞士洛桑公布的,世界生产率排名,新加坡全世界第二位。这就证明他们这个国家是这样子做到的,没有别的秘诀,就是再结冻,把这个行为一直卡住,它就会扭转过来的。
      在新加坡不要说吃口香糖,全国都不卖口香糖。他说吃口香糖的人没有几个有道德的,任何吃口香糖的都要记住,口香糖的纸是不能丢掉的,吐的时候是要吐在锡箔纸里面把它包好,再用外面绿色纸把它包起来,把它扔到垃圾筒里去。有几个吃口香糖的人是这样子?新加坡的人说,不要吃,没有道德就不要吃。整个新加坡就统统不卖口香糖,就这么简单。所以新加坡也不能随便抽烟,整个没有别的秘诀,就是把整行为结冻起来。
      那我们拿一个公司看看,这个啤酒你一定听过,三得力。三得利刚成立的时候从日本调过来十二个技师,每条生产线后面站一个日本人,专门监督每一个行为。哪个员工做错了,们们就说,也、也!也的中文就是不是这样的意思。~~~那些日本人站三年,三年完之后,这些日本人就慢慢调回日本,后来我去浦东他们三德利啤酒厂,他们送我出来的时候,跟我鞠躬的样子都跟日本人一样。天呀!鞠躬的样子都像日本人了,看看他们捏成什么样子?至于鞠躬要不要像日本人一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对吃酒的品质和严格的要求,已经做到与日本本土的三得利差不多了。
      这个就是没有别的秘诀,不停的捏、捏,把他捏出来的。这个就叫做再结冻。所一个行为,其实是这样出来的。讲一讲是没有用的,写在纸上是没有用的,挂在墙上是没有用的,行为要不停的规范,不停的塑造,不停的强化,最后变成一个圆的冰球。
      其实,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一个好习惯的培养都是很不容易的。而儿童更是如此.因为由于其身心发育的特点,恰好是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做任何事都没有“长性”的时候。因此,如果我们已经成功地使孩子采取行动,那么我们一定要不断地想办法鼓励孩子“坚持”下去。
      比如,家长应该多给孩子信心上的鼓励、多和孩子交流、多给孩子加油、让孩子在外人面前“表现”、让孩子“指导”别的孩子等。甚至在初期,也可以考虑对孩子“坚持到底”后给一点奖励,以作为表示家长非常满意的物质鼓励。
      在“坚持”的过程中,孩子很可能会有反复。但我们这时不能着急—着急只能使我们更加处理不当,也不要过分责怪孩子—家长的期许是孩子的最大动力,责怪只能使孩子“破罐子破摔”。孩子要养成好习惯,是需要持之以恒的;但在此背后,考验的却是家长的智慧与耐心!
      要知道,上天为了帮助家长完成教育孩子这件困难而伟大的使命,特别赐予了儿童一段非常“听话”的宝贵时光。这是因为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对家长很少有对抗心理。我们要用这段时间干什么呢?就是要竭尽全力“培养习惯”!
      所以,其实,从小“把孩子教育好”,其实不是上多少班、学多少字,而是从小培养出好的习惯!如果孩子从小就建立了好的习惯,那么在他上小学、中学、大学、就业等一系列的过程中都会显得顺风顺水,家长只需给予适当的关心与帮助即可--这样的家长我们往往称之为“好家长”,这样的孩子我们往往称为“好孩子”。其实,只不过是在我们还沉浸在疼爱、宠爱、溺爱孩子的感性阶段时,人家已经进入了“培养孩子习惯”的理性阶段。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6个孩子,个个成才”的蔡笑晚的家庭教育观念。
      案例:“我的职业是父亲”—蔡笑晚的家教观念
      以“我的职业是父亲”为荣的蔡笑晚先生确实无愧于这个称号。
      其长子蔡天文,获美国康乃尔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宾州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次子蔡天武,由中科大少年班公派就读美国,获激光物理博士学位,现在美国某金融公司出任副主席;三子蔡天师,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被美国圣约翰大学录取,现在国内发展;四子蔡天润,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被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录取为博士生;五子蔡天君,中国科技大学硕士,现在浙江省建设银行工作;小女蔡天西,1977年生,14岁入中科大少年班,22岁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现为哈佛大学最年轻的教授。
      蔡笑晚先生说:
      常有家长问我,你的孩子个个成才,有什么秘诀吗?我想,我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的准备更早更长远。机遇青睐有准备的头脑,的确如此。
      “我总是再三向这些用心良苦的父母们解释,教子成才是一条苦不尽的河流,是耗费人的整个身心的巨大工程,这里没有秘诀可言。更无捷径可走。”蔡笑晚说。如果非要用“秘诀”二字,他们的秘诀便是:
     ·当人们把3岁内的幼儿看成是无知的蒙昧阶段,让他们最宝贵的智力开发期白白流逝时,我们却认为孺子可教,尽早开始早期教育;
      ·当孩子5岁左有,人们把他们托付给不懂教育的人或者进入不正规的幼儿班,让孩子染上许多不良习惯时,我们却尽力帮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当发现孩子智力不俗,人们满足于让孩子参加各种比赛取得优胜奖状时,我们在策划如何利用优势,争取时间进行适当的超前学习;
      ·当人们发现孩子很优秀,到处宣扬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时,我们却尽量让孩子不露锋芒,保持平静正常的学习心态和学习环境;
      ·当人们把考上大学作为孩子最后胜利而松一口气时,我们却告诉孩子,大学是求学的真正开始,以前的努力都是为现在的学习打基础。
      然而,当我们自己还懵懂不知,在疼爱、宠爱、溺爱孩子的时光中,不知不觉地渡过了上天赐予的这段时光后,孩子就逐渐开始有了主见。尤其进入青春期后,孩子就出现了要求独立、不喜欢家长干预、厌烦家长唠叨、逆反心理等特质。如果我们偏偏要到这样一个时期,才想把孩子教育好,恐怕就非常困难了。想想看,一棵已经长大了的歪脖子树,想扳成一颗正常向上生长的树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啊!
二、从小培养习惯是最容易的方法
      正如上所述,在培养孩子习惯方面,有一个非常容易的方法: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不超过7-8岁),培养习惯比较容易。因为当孩子很小的时候,他没有任何想法,家长只要采取简单地鼓励或者批评的措施,就能引导孩子行动。
      所以,当孩子很小时,“习惯”是由家长的“安排”驱动的。所以,如果我们要培养孩子的习惯,在小的时候是最有利的。
      当然,由于幼儿几乎完全是通过模仿来成长与学习的,因此最重要的“安排”其实就是家长自己的表现。比如,家长爱思考,孩子就会爱思考;家长爱看书,孩子就会爱看书,并且识字早;家长能承担责任,孩子就会承担责任。反过来,家长说谎,孩子就会说谎;家长天天看电视,孩子就天天看卡通;家长天天在抱怨单位政治,孩子就天天拉帮结派……
      也就是:家长表率/安排→行为→习惯。
      所以,如果家长能够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把孩子的习惯“捏”好,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就不用太吃力了。反之,如果错过了这个“关键时期”,等孩子长大了,他们就有了自己的情绪和想法了,培养习惯相对就更难了。
     如果您已经很不幸地错过了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年龄,也依然不能放弃。毕竟,习惯决定着孩子一生的成就与幸福。这时,由于养成习惯相对更困难一些,因此家长要做好两方面的思想和行动准备:一是在养成孩子习惯方面坚持不懈,二是更要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与能力,要通过学习与交流不断提升家长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