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同培养的英才教育模式研究已进行两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了进一步梳理完善研究成果,为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学校利用暑假教师培训时间,召开了深化英才教育研究学术年会!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 班主任是培育学生的主力军。班主任工作既彰显老师的智慧,又凝聚着老师的爱心。在工作实践中,在研究探索中,我校班主任老师确立了先进的理念,摸索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积累了许多鲜活的案例,他们的交流异彩纷呈!

梁爽老师坚持不懈地在她所带的每一个班级都组织编撰班刊,她拥有了一座蕴含自己教育思想、教育智慧、教育实践、教育特色的“教育矿藏”,她以一本本班刊为素材,总结传递自己的教育经验,让《班刊成为班级文化的亮丽载体》

在班集体中,总会有一些“特殊学生”,苏畅老师的《关爱特殊学生,润育幼小心灵》的经验交流,首先分析了特殊学生形成的原因,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找到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以爱育爱,润育孩子幼小的心灵。

《搭建细节平台,初现卓越风采》,张丽丽老师在平日的班主任工作中用理想去支撑,用信念做引领,搭建细节平台,打造“静态”班级,展示了师生的卓越风采。

师生关系无时无刻都影响着教育的过程和结果,感情的接近,心灵的共鸣,知识的启发,能力的培养。祁曼曼老师以爱为基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在爱中等待、陪伴,在《摸索中前行,前行中摸索》。

韩雪老师汇报的题目是《打基础,长才干,润心灵》。从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开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热爱生活,在爱中成长。看似平凡的小事,蕴含着巨大的教育智慧。

《润心启智,让心灵之花绽放》,于鹏航老师润物无声,静待花开:建立小小图书馆,成立“故事乐园”,制定每周小目标……一桩桩,一件件,目的只有一个,为了孩子们的成长。

李晶老师为我们介绍了“毕业六部曲”——紧锣密鼓的小升初衔接;未雨绸缪的收心策略;风雨同舟的凝聚力培养;硕果累累的毕业班会;似水“六”年的毕业文化衫;且行珍惜的创意毕业照,完美诠释了《一路成长,一路花开》的毕业之路。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王沛忠老师汇报的《规范+修心=新风貌》班级管理经验,用老子的思想指导自己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从孩子的仪容仪表,卫生习惯开始抓起,追寻教育的本质,努力让教育回归心灵。

放你远走高飞,我仍守候原地。当毕业的孩子留下感恩怀念的只言片语,当即将离校的学生用沙画演绎六年的学习生活,赵丽浪老师潸然泪下。一起回忆过往,回首那些在一起的日子,再道一声珍重!——《你的坚持,终将美好》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赵淑丽老师分享的《坚持 六年》诠释了坚持真的能创造奇迹。赵老师秉持着刘校长的“润育心灵,激发潜能”的育人理念,分享了班级“小石头”的蜕变历程,赵老师通过鼓励、包容和等待,对“小石头”持续倾注如师如母的爱,看到“小石头”的改变,在场所有老师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们坚信这样的“大爱教育”终将会化腐朽为神奇。

赵静老师的《让每一朵花都幸福地绽放》向我们展示的是无论哪一类型的孩子,老师都能用恰如其分的方法引导点拨:赏识激励优秀型学生,帮助引导慢热型学生,善待特殊型孩子。

李星月老师的《多元评价,润育心灵,巧用鼓励,激发潜能》经验交流,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开展班主任工作,她采取“多元评价、巧用鼓励”的方法激发孩子潜能,用“苹果桥、奖牌栏、兑换超市、作业评语”等小妙招让每个孩子收获自信,以期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人文教育涵养人文精神,王晶老师积极《倡导人文关怀,践行人文教育》,以“感恩教育、劳动教育、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人文教育,在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达到了活动育人的目的。

张占宝主任和大家分享了《营造家的班级氛围》的做法。分别阐述了“班级之家的特点、如何把班级打造成家、班级大家庭的构建方法”等几个方面,在细节方面的关注、为班级倾注的心血让大家动容。

王诗迪老师汇报了《我与吉大附小这五年》。她细数了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遇到的问题、寻求的帮助;与同事的合作、与孩子的磨合;收获的经验、获得的启迪等,引发了大家的思考,也激起了大家的共鸣。

宋孟莹老师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我与孩子共同成长》。她从一年级与孩子共同制定的“快乐学习、共同成长”的目标谈起,讲述了在班级开展的“魔方的世界、跳大绳比赛、升旗仪式、感恩教育”等活动,并且规划了未来班主任工作的蓝图,让我们见证了一位年轻班主任的成长历程。

张天娇老师汇报的《用心做教育,激发生命的活力和光芒》,从教育原点出发,提出“唤醒、激励、引导”的观点。从“关注思维,激发学生思考的深度广度”、“关注个体,激发学生内心的自我认同感和悦纳感”、“关注活动,激发学生自己挖掘自身潜能优势”三个维度解读如何激发学生内在动力。

阅读是教育永恒的主题,耿玉苗老师和大家分享的是非常符合低年级儿童特点的《小毛虫家庭爱阅会——我的另类家访》。她从“为什么做、怎么做、做得如何”几方面阐述,清晰明了,非常有启发性和引领性,做法很值得推广。
教学工作经验交流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课堂是培育人才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涉及的问题林林总总,方方面面,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打造智慧课堂,老师们煞费苦心,积极学习探索,形成各自的特色和风格。大家在交流中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在碰撞中互相借鉴,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信息时代呼唤创新人才,更呼唤紧跟时代步伐的新型教师。孙迪老师分享的《大数据时代下的教学求索》,就向我们展示了教师是如何利用微信平台、抖音等信息手段进行班级管理和语文教学的。年轻教师用行动告诉我们:飞速发展的时代必然会让因循守旧的教育无路可走,有效且有度地利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才能焕发新的生机。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有待探索的领域。王晓娟老师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展示了《走进〈红岩〉》的综合实践活动,从准备工作、班会过程、活动效果到活动反思,都彰显了教师的思考和学生能力的提升,也让我们一起重温历史,感受到红岩的精神内涵!

赵丹老师是一名研究型的教师,她将《打造智慧课堂,提升习作素养》这一研究课题,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和讲解。课堂上,教师从文本出发,吸纳精髓,智慧引导,学生们大胆尝试,淬炼语言,笔耕不辍,真正打造出了语文教学中的“智慧课堂”。

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够启迪学生智慧,提高学习质量。姜岩老师从激发兴趣入手,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整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锦绣中华”汇报展示活动、“中国朝代之旅”交流活动……一系列班级活动的开展,都是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最真实的收获,《小信息,大舞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孩子们会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翩跹起舞。

《巧用木桶理论,优化语文教学》是卢秀华老师关于班级学生语文学习情况和方法的深入思考。她谈到:做教师要有善于识别长短板的慧眼,善于创设“取长补短”的环境,努力实现“短中见长”的目标。巧用木桶理论,学会等待,静待花开,让师爱与智慧碰撞出炫彩的火花。

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张雪老师和大家分享了《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我们看到张老师指导到位,亲身示范;方法得当,沁人心脾;拓宽视角,立足发展,让孩子们做到了爱说、会说、善说,真正为学生打开了另一扇窗,带领孩子看到了又一片极致的风景。

陆晓妍老师交流的题目是《为作文之崛起而写日记》,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在班级里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提高学生写日记能力的优秀做法。润物无声的练笔训练,才思敏捷的习作指导,就像陆老师班级窗前那郁郁葱葱的秧苗,蓬勃向上,充满希望。

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很有研究的康婧老师,在实践中提炼出语文习作教学的精妙方法。《让习作陪伴孩子快乐成长——核心素养下五化作文教学实践研究》通过多样化的习作指导,变枯燥的写作为有情趣的表达。学习中,让我们惊叹康老师的用心之苦,想法之新,做法之特。相信:老师把心放在哪里,学生就会在哪里生根,开出绚烂的花朵。

“觉知”是一个源于瑜伽的词汇,年轻教师怀阳将觉知力与教学结合起来,和我们分享了《觉知的力量》。温文尔雅的分享告诉我们:当家长不理解时,当乏于教育困难学生时,当我们在教学中遇到困惑时……教师要学会唤醒自己内在的觉知力,并且调动学生的觉知力,让学习成为一种自觉、主动的行为。

四年——对于一个年轻教师而言,是一种成长,更是一种蜕变。学习,让程铭老师不断地吸纳养分,完善自我,提高专业能力;实践,让程铭老师践行想法,总结提升,更加沉稳。孩子们对数学课的浓厚兴趣,课外汇报的精彩纷呈,都是给教师最真诚的反馈。师生正《在幸福的路上携手前行》!

方玉强老师分享的内容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他详细地阐述了探究性学习的深刻意义,以及自己在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方面的智慧做法。分享中,方老师和老师们一起互动,共同探究同一张长方形纸用不同的方法围成圆柱体积的不同,妙趣横生,让人受益匪浅。

《用心思考教育,用心感悟数学》这是数学教师邵美云工作一年来最真诚的心声。面对一年级的学生,邵老师从小处着眼,从习惯入手,每一种方法和行动,都闪烁着育人的灵感和智慧。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用心的教育就是最美的风景。

朱淑凤老师分享的《幸福启航》如同一缕清风,带给倾听者幸福的温润,澄澈的清明。把一道数学题冠以学生的名字,让一个定理在学生中掀起波澜,鼓励学生完成更有挑战性的作业,点点滴滴都浸透了教师的智慧和师爱,这应该就是一位数学教师最真切的幸福。

“衣带渐宽终不悔,勤于历练润心灵”。满晶老师分享了《在踏实勤奋中历炼》,她立足课堂教学,追求课堂有效提问,引导学生思维向多样性发展,;她倡导“师导学,学带学,自主学”的教学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把数学应用到生活中,参与孩子的成长。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孙晴老师分享的《提自身素养,展潜能魅力,促文化交流》让我们感受到满满的教育智慧。孙晴老师流利的英语口语开场把我们带入她的日常教学中。她从心灵沟通谈到个人提升,从学科特色谈到科研活动,让我们看到一个专业素养很强的英语教师。育人之路上,她那搏击长空的决心与在场的教师们产生了共鸣。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徐亚航老师分享的《用心教育,用爱润育》饱含着教师对学生的深情。教学中,她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巧用各种学习形式增强学生自信心;从预习、听力、朗读、记忆、阅读、书写等方面事无巨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细微处彰显教学智慧。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源于“爱”,爱润育心灵,激发潜能。

孙贺老师分享的《因为喜欢,所以热爱》,展示了一位新教师的教学热情。她从为师初体验谈到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学习能力和专业素质,一些生动的表情完美地诠释了新老师的心情。她一边听课,一边谦虚学习并学以致用。在园丁之路上,她带着谦虚和好学的态度摸索出教学“三声”,并在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让我们祝福这位新园丁在育人之路上越走越宽。

马丹丹老师分享的《润育有声,静听花开——英语教学感悟》为在场的老师带来新的思考。课堂奖励机制明确教学目标,创新地把学生分为boys和girls两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中,她通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潜心摸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寻找新的教学工具,她利用网络APP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每天的“魔方秀”锻炼孩子们的口语能力,新学期马老师又有新思考,她打算在课堂上渗透多元的英语国家文化,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玉不琢,不成器”。焦阳老师分享的《以音乐之声,淬炼学科精华》为我们展现了一位活动策划者的魅力。她分享了少先队活动中的“爱我中华故事汇”,整个活动的过程诠释了细节决定成败。有声有色的社团活动也收效显著,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教学风采中,她领悟到这是由璞玉变成美玉的蜕变过程,“我不是天生的强者,我只是天生要强。”让我们看到一位要强教师身上的光芒。

张琳老师分享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小学音乐教育》为我们展现了多元职能理论的实际应用。她从什么是多元职能谈到多维度评价标准,从音乐智能对小学音乐教学的作用谈到如何培养孩子音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有正确的审美能力和对待音乐有创造力的人才。创新的提出新的学科整合思路,为在场的教师们留下新的思考。

任铁老师分享的《老铁敦素,驰誉丹青》让我们看到一位书法教师的翰墨情怀。他坚持每天潜心练习书法,他的一手好字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他成立书法社团,为学生布置雅室书香学习书法。功夫不负有心人,一路走来,任老师带着学生们参加各种比赛,斩获佳绩,并与全校师生成功的在校园内举办校园书法展览,赢得师生与家长们的一片赞誉。


教育改革的春风扑面而来,在改革的浪潮中,英才教育应运而生。本次的“英才教育研究学术年会”凝聚了全体教师们的智慧结晶,这也是我校秉承“科研兴校”办学理念结出的硕果。我们坚信,在校领导的高瞻远瞩和全体教师的辛勤耕耘下,我校的“英才教育”定会迎来金灿灿的丰收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