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国教育想到的
——听美国教育联合会孙连成主任报告《带您走进美国教育》有感
吉大附中小学部 耿玉苗
有幸走进美国教育联合会孙连成主任的课堂,他的诙谐风趣、睿智博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报告渐入佳境,让我在中美教育的对比中产生了一些感悟,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教育人要给学生怎样的教育?
今天坐在教室里的孩子,终究会变成承担家国重任的成年人。今天我们给学生怎样的教育,我们的民族就有怎样的未来。这话丝毫不夸张。
我们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国外的教育,并非崇洋媚外,而是在清醒地认识和剖析异国的教育优势之时,反思自己教育的缺失,更为清醒地面对明天。教育一旦走向封闭,就等于一粒种子拒绝了春天,教育需要开放,需要打开,需要多种维度和多个视角。前些天听一个美国华裔女子的演讲,深受触动。她说去了美国之后看到世界地图后有些惊讶,才知道不是所有的世界地图上中国都处于最中心的位置,观察有很多个角度。认识世界、认识自我都需要多个角度。
教育不需要再立规矩,需要松绑、解放。教育是给孩子插上翅膀,而不是再画新的囚牢。我们要给学生自由的、理智的教育,教会其细心观察、留心生活,鼓励其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强化批判性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综合国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新人才的竞争。教育人的观念转变,才能让课堂发生质的飞跃。安全、充满积极正能量的课堂氛围是产生创造力的肥沃土壤,理念超前、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是让学生思考力强壮的最重要因素。创新人才必定从这样的教室走出!
二.我们能为母语教育做什么?
从孙主任提供的中国和美国的课程表中可以充分感受到中美母语教育的巨大差异。小学阶段美国学生母语学习时间约是中国学生的三倍,中学和高中阶段美国约是中国的二倍。从时间上可以看出中美对母语学习的态度和重视程度。美国学生的母语能力是比较强的,他们关注的是: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沟通能力、演讲能力、辩论能力、表演能力、评论能力、答辩能力、表达能力、幽默能力。对比之下,我们对母语教育的态度有些令人堪忧,虽然学生做了不少阅读题,却没有足够的阅读能力;虽然我们写了很多作文,但没有学会真正意义上的思考。中国学生学了十几年的语文,到了大学依旧很难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极少提出自己对某事的一些有见地、有深度的思考。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讽刺。母语教育要给学生什么?
1. 给方法——阅读的方法和技巧,通过训练提升能力。
2. 给机会——让学生把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如沟通、演讲、辩论、表演、评论、答辩、表达,这些母语能力需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才能得以提高。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口才令人折服,具有这样优秀的品质绝非一日之功,一方面这得益于他的个人努力,另一方面得益于他扎实的母语学习功底。
3. 给空间——写作指导范围要扩大,指向思维的成熟和思考力的提升,而不是翻来覆去的写叙事类的文章。写作视角要打开,如随笔类、研究报告类、诗歌类。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幽默表达,提升表达智慧。
4. 给时间——没有足够的时间作为强大的后盾,一切依旧是昨日黄花、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
使学生拥有一生受用的、带得走的母语能力,而非死气沉沉的母语知识,应该是我们母语学习的重要指标。
美国小学 |
中国小学 |
科目 |
时间汇总
(分钟/周) |
科目 |
频 率
(节/周) |
时间汇总
(分钟/周) |
英文 |
950 |
语文 |
8 |
320 |
数学 |
350 |
数学 |
7 |
280 |
科学 |
250 |
英语 |
5 |
200 |
体育 |
105 |
体育 |
3 |
120 |
其他 |
120 |
其他 |
7 |
280 |
三.批判性思维从哪里来?
尽管我们不愿意承认,但不可回避的事实就是我们费尽心力搞好教育,却教育出一群“精神跪族”,学生被“奴化”,精神“矮化”,目光暗淡,缺乏生活的激情与智慧。可怕的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这样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课堂上我们极少听到标准答案之外的思考,学生竭尽全力、绞尽脑汁揣摩老师想要什么答案?而不关注自己有什么新观点和新看法。鲜见思想的碰撞,无视思辨的意义,没有思维的博弈,缺乏思考的力量!这样的课堂是恐怖的。
课堂是产生思维的圣殿,鼓励学生提问题、大胆质疑,用批判的眼光审视教材、生活、世界,少关注“给”,多关注学生生命个体的成长,用海纳百川的开放心态迎接每一个创新花火的出现,为每一次与众不同的想法鼓掌喝彩,让每一个学生拥有澎湃的激情在课堂上各抒己见。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由这次精彩的分享想到了很多,每一次有价值的聆听都会带来一次由内而外的转变。期待孙连成主任再次莅临,奉献他的智慧。
2015年3月28日
附孙连成主任报告精彩语录:
1. 学校是让孩子走出校门后进入社会能与之无缝接轨的地方。(强调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2. 许多中国大学生、研究生毕业后,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你会感觉到他依旧是个孩子,没有思想。
3. 思想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
4. 德育不能单独开课,要渗透在母语教育中。
5. 人要多走,你才有阅历!阅历从经历中来。
6. 微课就是有效分解课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的思想不进入疲劳状态。
7. 大学要思考如何给青年一生受用的财富。让他们心怀感恩对待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