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教学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 > 教学活动 > 正文

自强不息 语数外教师尽展风采 才华外显 音体美教师再创新篇——吉大附中小学部“潜智杯”青年教师公开课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6-04-27


    在充满花香和诗意的四月,我校“潜智杯”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拉开了序幕。历时两周,共18位青年教师为我们展示了精彩纷呈的优质课,为我校的四月增添了一道靓丽的教研风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成长需求、发展需求入手,注重唤醒学生的激情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这次教学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展现了青年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学魅力。我们不仅看到了良好的教研氛围,而且发现参赛教师们无论是在个人综合素质、教材把握能力,还是在课堂驾驭能力上和以往相比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老师的风貌富有青春活力,老师的教学设计新颖别致,老师的课堂激情飞扬,令人如沐春风。

执教不同学科的18位教师教学风格各不相同。

语文教师咬文嚼字,寓教于乐,兴味盎然

王诗迪

教师化身春风姐姐,改变传统课堂的束缚,为学生带来“美”的享受。从让学生“感受美”出发,在游戏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形式多样的游戏中实现“渗透美”;在不拘一格的教学形式中“传递美”;通过对春风“美”的感受与领悟,让学生发自内心地陶醉美,表达美。注重朗读方法、阅读方法、识记方法的规范性指导。关注课堂不善于表达的学生,让害羞的学生同样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课堂教学的公平性。关注学生的体验,在具体情景中联系恰当好处的联系实际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价值。

田雨时

寓教于乐,寓庄于谐,教得轻松,学得愉快。注重阅读感悟。教学过程中,“读”贯穿始终。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等。做到了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说”。

利用寓言故事丰富的想象空间,学生想象种田人当时的心理活动、表情、动作、语言。在学生奇妙的想象中,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理解了课文内容,进行了语言训练,揭示故事了所反映的道理。

杜彬

初阳如火,江花点点,春水如蓝,诗画江南。杜彬老师以诗解诗,以思促读,融情于境,借助白居易的《忆江南》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山花欲燃,柔波堪染的江南春色,视通万里,思接千载,通过三首《忆江南》让孩子感受到古诗学习中意象相关,异色相衬的美妙。

苏畅

以读为径,质疑导学,想象导思,仿写导法。苏畅老师执教的二年级语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引导学生据题质疑,启思导读,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借助媒体与生活创设情境,体会“纷纷出发”、“四海为家”所体现的蒲公英随遇而安的顽强生命力;通过仿写训练感受植物界的更多神奇,让孩子们在认识大自然无穷奥妙的同时,发展了思维,发展了语言。

刘诗语

激趣设境,感悟诗意,灵动活泼,多法识字。刘诗语老师执教一年级语文古诗《山行》一课时,以生动的故事导入,在山行野趣,秋枫如火的意境中,借助图画情境,语表情境,想象情境,引领孩子们走进优雅美妙的唐诗世界;通过字理识字、图画识字、字族识字、对比识字等多种方法引导孩子们自主学习,提升识字能力。

数学教师动手操作,深入浅出,扎实有效

程铭

程铭老师借助立体图形让孩子们动手操作得到平面图形,又以送图形宝宝回家让孩子们感受图形的特点,最后分享图形的历史,体会图形与生活的普遍联系。把抽象的知识用直观的形式教给孩子。孩子动手操作过程中,兴味盎然,在不知不觉中突破了难点,掌握了所学知识!

宋孟莹

课堂上,师生通过用七巧板拼摆不同的平面图形与漂亮的图案延伸到拼摆故事与古诗,学生感受到了平面图形组合的美丽与神奇,同时感受到了数学的奇妙。采用七兄弟,双胞胎等贴近孩子们生活的儿童语言,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操作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在操作中体验、反思、交流,在一次次的成功中形成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王春艳

教师让学生经历数据的调查、手记、整理、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进行有序观察和有条理地思考,体验与同伴合作的益处,并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以“你喜欢哪种小动物”引入,新颖、有趣,使学生在开课阶段情绪就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通过创设“评选吉祥物”这一活动情境来引导学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要想知道喜欢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该怎么办呢?”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发了学生的内在知识冲突,诱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学生自己记录,自己整理,并解决实际问题。


满晶

尝试导学,梳理释疑,交流克难,拓展延伸。满晶老师执教二年数学《发现规律》时,上课伊始便让学生在热烈的导学单交流讨论中分享借鉴,梳理问题,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节奏与策略,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教学中,分层教学,关注个性,随着教学的深入,让孩子的思维渐行渐远渐无穷,思维灵动趣更浓。

外语教师创设情境,踊跃会话,异彩纷呈

戚琳

围绕学生的爱好为主题展开会话教学,引导学生大胆表达。整节课气氛活跃,分别设计了新授单词、连线练习、编唱歌谣、猜一猜、自由论坛、情感升华等多个环节。在猜一猜的环节中,通过让学生做动作,其他同学来猜爱好的形式,练习本节课的重点句型。学生表现积极踊跃,能够用英文流畅地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决心要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授课结束时同学们还意犹未尽。

徐亚航

老师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一年级的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天气的变化。教师的感染力充分调动起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小组团队合作,充分锻炼了孩子们团结协作的能力,收到了理想的效果!孩子们在这节课充分感受到了一年四季的天气变化以及不同地方天气的不同,更重要的是能用英语进行表达交流。

姜琳娜

情景会话,以练促学,循序渐进,适时点拨。姜琳娜老师执教的二年级英语课《Unit6 Eating and drinking》为孩子们创设了多种会话情境,关注了异域文化,丰富了课程资源,在层层深入的英语实践中学会了记忆单词,应用句型的方法。


音乐教师花样百出,笑容灿烂,歌声悠扬

刘行

在教学中,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贯穿整节课的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课伊始,师生演唱春天歌曲自然而然地把大家带入春天的情境中,利用朗读歌词、听唱法、教唱法解决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利用拍手、拍肩膀、拍腿、跺脚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声音的兴趣。通过探索节奏、乐器伴奏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张琳

教师设计了拍手、拍肩膀和舞蹈等活动参与方式,通过肢体律动使学生亲身感受浓郁的傣族风情,这种以有趣的音乐参与方式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与合作能力,激发孩子的学习和参与热情。

为了让孩子更深入的了解傣族的音乐舞蹈文化,教师在本课中加入了简单的傣族舞蹈,这种动静结合的教学模式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不仅调动了学生演唱和学习的积极性,还让学生感受傣族的舞蹈律动,载歌载舞中表达对小象的喜爱,学会了歌曲的演唱。

焦阳

毕业于东北师大音乐系的焦阳老师,将自身优秀的音乐素养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完美结合,积极探索不同类型音乐课的设计与教学。竖笛指导课上,润物无声的课堂律动,潜移默化的歌曲创作背景简介,巧妙灵活的技巧指导,奏唱结合的多元学习,情不自禁地让孩子们徜徉在音乐的殿堂中。也开创了我校社团互动与课堂学习相融合的佳境。

王越

毕业于东北师大音乐系的王越老师朝气蓬勃,课堂活跃,有趣的律动,美妙的节奏,活泼的表演,让课堂成了孩子们享受音乐,展示自我,亲近艺术,升华情感的殿堂。吉大附中小学部年轻人的进取精神,年轻人的好学创新,在一年级音乐课《理发师》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体育教师讲解示范,驾轻就熟,井然有序


王昕昕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本课以身体练习为主线,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并根据小学四年级学生对足球有新鲜感,好学的身心特点,老师确定了以脚内侧传球为主 ,以游戏踢准比赛为辅助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对足球感兴趣,并且能够理解脚内侧传球的重要性。

本节课教学环节紧密相连,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下完成各种练习和游戏。孩子们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并懂得如何去与人沟通配合。课堂气氛良好,孩子们积极踊跃地参与其中,掌握了脚内侧传递滚球的动作要领。

美术老师引领创作,课堂生成,创意无限

陈晨

以绘画游戏的方式颇具趣味性地呈现了具体教学内容,即两组动态人物,因改变位置、方向、性别、发饰、衣着、环境而表现的不同画面,体现了绘画创作的丰富变化,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与想象。学生能够根据已有人物动态展开想象,添画相关的细节和相应的环境,体现完整画面。

“评一评”环节的关注点落在了“看谁的作品表现的人物与环境关系富有创意”,学生敢评,会评,展示了创新思维能力。